專家, alternative fact, Post-truth 與 common sense

Fake-news, alternative fact, post-truth era ⋯⋯這些越來越像奧威爾《1984》的字詞突然在 2016 年開始出現。不少人把 Donald Trump 上任與 fake-news 的冒起扯上關係,並指 fake-news 將是民主制度的危機。不過,早前英國《衛報》刊登了《外交政策》雜誌特約編輯,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 Evgeny Morozov 的文章,指出把當下民主制度面臨的危機歸咎於 fake-news 並不會為我們帶來答案。

他指出,這危機是個持續存在著的問題:民主制度一直還沒在西方社會成熟。而這種不成熟表現於兩種精英階層經常展示的「否定」之中:一,否定當下很多問題是源於經濟的問題;二,否定專家與專業人士的「墮落」。Morozov 提出了當下一些有關「專家的墮落」的例子,不過,在此我想引用一個與我們近一點的作家,在寫有關「專家」時如何作論述。以下是台灣作家楊照在《如何做個正直的人2》中,其中一篇文章文章「關鍵字 21:專家-擺脫權威依賴」中節錄了台灣詩人楊牧的 《專家試論》的部份:

「問題不在我們如何以一片誠意信任著專家,而在專家對待我們芸芸眾生是不是具有誠意。

今天我們政府機構裡到處都看得見專家的具體或影子,⋯⋯因為那些專家有時又是銓敘系統裡面的官吏,人們期望於他們之情更可以想見。⋯⋯專家必須對這社會具有誠意,以天地付託給你的知識良心發言,以認同社會的精神辦事。⋯⋯從政的專家更要明白,你絕對不能強不知以為知,不能曲學阿諛黨政衙門裡的公卿,不能一心一意翻箱倒案找只有利於上司獨斷獨行的理論根據。我們同意任何問題的了解都需要專家知識的照明,我們對知識是信任的,但我們常常對一些專家談話產生懷疑,覺得他們並不在『濟世』,而是在欺世,在為某種目的從事著反知識的工作。」

這是一篇楊牧寫於 1984 年的文章。那時,第一個以 .com 註冊的網站還沒出現。

楊照在引用此段前如此寫道:

「如果只是大家都不再依賴專家,其實並不構成「危機」。「危機」是來自密爾葛倫(Stanley Milgram)實驗明確標示的:一個社會無法輕易從權威依賴上解脫出來,如果連專家都不值得信任時,那我們就需要社會上普遍非常強大的常識力量,用常識來檢驗專家,制衡專家。」( 按:Milgram 的實驗是實驗者需要按主導實驗的專家去電擊另一位陌生人)

Morozov 在他的文章末段又如此寫道:

“The only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fake news that neither misdiagnoses the problem nor overpowers the elites is to completely rethink the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capitalism. We need to make online advertising – and its destructive click-and-share drive – less central to how we live, work and communicate.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delegate more decision-making power to citizens – rather than the easily corruptible experts and venal corporations.”

雖然他的重點放在要我們重新思考整個「Digital Capitalism」的基礎,以及減低網絡廣告在我們生活、工作以至溝通中的地位,但他又寫到"we need to delegate more decision-making power to citizens – rather than the easily corruptible experts and venal corporations" ,我認為與楊照所提出,以常識 (Common sense) 去檢驗與制衡專家,其實有點異曲同工。(儘管我認為,citizen 在某些情況下其實也是 “easily corruptible" 的)

面對所謂 “fake-news”,”alternative facts” 之類,媒體再作更多的 fact-checking,其實也許不及一個讀者運用 common sense 主動去辨別真假。這是作為一個身處在 information era 的公民,必須具備的素養。而要培育出如此的公民,唯有從教育開始入手。

反過來看,這也許亦是為什麼 Trump,Brexit 等等會出現,並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這些都意味著當代教育制度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方使如此 populist,以至主張 extremism, localism, protectionism 的人物能夠獲得廣泛認同與支持。在一個資訊海洋中,對欠缺 common sense 的人來說,民粹、本土主義、保護主義、排外等等的主張,確實猶如一片礁石般踏實。只是,具有 common sense 的人,方能在海洋中航行並找到陸地。

(Morozov 的文章: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7/jan/08/blaming-fake-news-not-the-answer-democracy-crisis)

作者

Ray Leung

跨界別觀察及分析者。視覺文化研究碩士。任藝術行政及自由工作。以寫分析評論為興趣。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