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 Art 定係呃?肯用心睇的,就是 ART – 論台灣 「100/100 總統府不一樣攝影創作比賽」之專業組得奬作「持攝影機的人」

過了所謂的香港「藝術三月」,想不到由台灣那邊傳來更值得一寫一看的當代藝術作品。

一切,由「100/100 總統府不一樣攝影創作比賽」引發的熱議開始。台灣的網民與傳媒似乎對專業組得奬作品頗有討論,引發本地網媒《立場新聞》的blogger 分享,再經 Facebook 友好分享傳入我的眼中。從事攝影,對攝影有點興趣的我,抱著一種「食花生」的心態看看得奬作品的影像,卻被作品的完整性與概念所吸引。不得不說,網媒的報導、友人的點評,似乎都無法看出是次比賽評審獨具慧眼之處。因此也就忍不了手,還是想寫幾句回應一下。

「持攝影機的人」所受到的「評論」,香港《立場新聞》報導,以「打卡照」形容之,更言「呢啲場面周街到係,去轉大館、art basel 包你影到手斷。」無疑這是一種最表面的評價。台灣網民的評價,按引述就是說「爛」,而網上找到的其他評價,包括覺得第一名放在裡面對其他攝影師「不公平」。
然而,如果細心地看(以及閱讀其創作理念)的話,不難發現這個「持攝影機的人」的系列,實際上影像充滿閱讀的層次,而我也必須佩服評審能看出當中的觀賞樂趣。這裡也容我分享,我在觀看這系列照片時的樂趣吧。

按此觀看得奬作品 https://www.100.president.gov.tw/photo_professional.html##

繼續閱讀 係 Art 定係呃?肯用心睇的,就是 ART – 論台灣 「100/100 總統府不一樣攝影創作比賽」之專業組得奬作「持攝影機的人」

柏林小記之一 : 柏林大教堂

因工作關係去了柏林,之前沒有到過歐洲大陸的我,把握了緊密工作的空檔,以及下榻於博物館區之便,參觀了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 。柏林大教堂經歷了多次重建,即便是我參觀的時候,仍有一些部份在維修中。參觀教堂於我而言不是為了宗教,卻是看看為宗教而創造的建築。

這座建築物據介紹,是以Neo-Renaissance 的風格建築,於 20 世紀初重新建造。建築宏偉的風格,大量的浮雕、壁柱 (pilaster) 與金碧輝煌的裝飾,固然教人目不暇給。鑲金的大理石與瑪瑙祭壇由 Friedch August Stüler 設計, 在其背則是由 Anton von Werner 設計的彩繪玻璃,半後的使徒牆(Apostle Wall) 則是由 Karl Friedrich Schinkel 設計。三者加起來自然是教堂的焦點。而其圓頂的浮雕與彩繪玻璃同樣壯觀。 繼續閱讀 柏林小記之一 : 柏林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