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個問題說起: 我從小看什麼書?

今天跟導演聊的時候, 談到有關我少時看些什麼書.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他說我諗的不是文科, 也不是藝術, 但是竟對文化藝術有興趣, 並希望將來的工作在這個範疇之上, 所以就問了我這樣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我倒不是沒有想過. 他的看法是我家可能在我少時有給我怎樣的薰陶, 讓我不知不覺間對於文學有點興趣. 這個很有趣的是, 我少時候其實很怕閱讀, 加上有點小聰明, 往往很快就明白了一篇文章在說什麼, 所以慢慢就變得沒有耐性去閱讀文學作品.

不過, 說沒有薰陶也不對. 奇怪的是, 我不曾記得自己有看過哪一本特別印象深刻的書. 看漫畫, 卻只有叮噹, 以及, 我現在反思起來, 應該是影響到我現在會對這些東西有興趣的一套漫畫, 那就是蔡志忠的《漫畫莊子》. 不知怎地, 家裡就有一套,蔡志忠的漫畫系列, 有莊子, 孔子, 老子等等, 不過少時看得最入神, 以及最印象深刻的, 非《漫畫莊子》莫屬.

許是如此, 我從少就不知不覺間培養了某種辯證的意識. 少時總和弟弟作很多的口舌之爭, 往往是如很多人認為莊子在做的: 沒事幹找事來吵架. 當然那時候並不會為什麼大道理去爭辯, 而是在很多無謂的事情. 也許真的是如此, 自少就特別擅長於理解別人的說法並要"解構"當中的破綻.

因此, 不論是中文英文, 中學時候閱讀理解的習作我總是做得比別人快且好. 因為太習慣了把文字或想法拆開來思考. (這又和莊子經常與他的對手作辯論有關吧? 現在回想起, 總覺得自己是蠻嚮往可以如他那樣在辯論中以道理取勝. 因此當導演問我年少時有沒有看那些港產英雄漫畫(如《龍虎門》)的時候, 我才發現,真的, 即使那時多流行《龍珠》等漫畫, 我也是沒有辦法產生興趣去閱讀. (也不怕在此告白一下, 當時很流行的《龍珠》,《聖鬥士星矢》等等, 我到現在還是通通沒有看過的.) 正如導演所說, 我是沒有 identify with the glamour of these.

也許我對於文學的興趣並不是真的從少的薰陶出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從少起我就沒有對於那些漫畫所塑造的男性情懷有太多的幻想. 加上對於莊子那類道的想法, 使我從少起就習慣於從辯證中看事情. 到了今天, 這些種種的歷史,加上最近幾年終於發現了自己錯失了文學這一塊無窮無盡的辯證材料, 才使我現在對藝術及文學有更多的興趣.

現在發現自己錯失了這麼一大塊的知識, 也許也不算是遲吧? 至少現在我不會易於受不同水平的文字作品所影響而迷失. 也就是說, 經歷了這麼多的路之後, 我所有的不是一個知識的庫存, 而是一雙懂得看的眼晴. 知識的庫存可以追回來, 但是一雙懂得看的眼睛, 卻是不易有的.

我想, 我的確興幸父母當時買下了這些《漫畫莊子》,讓我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與這些抽象的想法為伍.

20120225

作者

Ray Leung

跨界別觀察及分析者。視覺文化研究碩士。任藝術行政及自由工作。以寫分析評論為興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